“具体说说你的想法!”



崇祯点了点头,似乎明白了毕自严话中的意思。



毕自严继续道:“陛下刚刚说了,银子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内,不一定能买到东西,诸如大面积大灾时,买不到粮食。



即便是我们推动了商事的发展,国库充足了、百姓富有了,可粮食依旧只有那么多。



这个问题再次回到前段时间席端樊的陈述上来,



一是寻找高产量的作物和提高现有作物的产量,这是农业研究院的范畴,



二是开垦土地,让百姓拥有更多的耕地,是国土资源管理部的范畴,



三是研究农具,提升农耕的效率,这是工业研究院的范畴。



除了第三点,前两点,臣以为都有极大的空间,还是请两位院长说说具体的情况和想法!”



“嗯!”



崇祯点了点头,看向农业研究院院长宋应星:“宋爱卿,你谈谈第一点吧,院中可有什么计划和想法?”



“是,陛下!”



宋应星起身,走到木板前:“陛下,农业研究院目前分两条路走,



一是在各地寻找高产量但并未受重视的农作物,二是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升农作物的产量。



关于第一点,我们倒是发现了一种,那就是乌斯藏的青稞,



这种虽然口感可能不太好,但亩产比较高,且容易饱腹,乌斯藏和西域大面积种植,



四川、甘肃、云南等地可能是乌斯藏那边传过来的,也有种植,但不多,



臣等在总结经验,争取根据生长的环境,在大明适合的地方推广,明年在四川、云南等地推广,



具体以云南沐王府的耕地,以及忠贞侯秦良玉所在的石柱县土司内耕地为主。”



听着这一点,主座上的崇祯点了点头,侧后方侍候的王承恩则是愣了一下,门口的李若涟则是嘴角挂着一丝莫名的笑意。



“口感好不好,这不重要,重要的是能果腹就行!”



崇祯出声了:“既然发现了,那就全力研究,若是有需要,可以和陕西布政使郑崇俭、新任三边总督傅宗龙聊聊,让他们去隔壁的乌斯藏‘请’一些百姓过来指导指导!”



“臣明白!”



宋应星回应后,继续道:“第二项工作是提升产量,现在的水稻、小麦,我们通过不同的粪便混合,已经找到了可以提升小麦产量的农肥,



今年的十亩试验田亩产提高半石左右,但不排除是精耕细作的作用,所以还需要进一步的确认。



第二项则是番薯的推广了,现在虽然无法提升亩产,但却是可以提升种薯的利用率。



今年年初,陈副院长就派人去吕宋学习番薯种植经验,我们院中研究的成果还是很不错的,以前种植一亩的种薯,现在可以做到三亩到四亩左右了。



如此以来,就能大范围推广了。



番薯的推广主要在陕西、山西和福建三地为主,目前已经达到了六万顷,因为干旱,亩产四石半左右,明年的目标则是八万顷。



土豆的推广主要是受限于种子,预计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(1/3)

章节目录

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