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们听清楚官道修建的层级,府与府的官道、县府和县县的官道、镇县和镇镇的官道。



算上朝鲜、中南半岛,大明至少两百府,以平均三百里为准,这就是六万里,以每里路最少五百两的标准,这就需要三千万两。



单独一条至少得十五万两,但总不能将家里的银子都投入了吧,总还需要做生意,算下来没有个三十万两打底,想都不要想。



你们觉得大明能随随便便拿出三十万两的商人有多少?府与府之间的官道基本都是商队走的多,肯定是赚银子的。



再说说县与县之间,平均在六十到百里之间,这刚好在路引的禁令范围内,以手工业的发展,流动就大了,也是能赚银子的。



至于县镇之间的官道,肯定是赚不到银子的,但这部分修建的方法很多,诸如当地富商捐建、朝廷与富商合资等等,即便是亏也亏不了多少。”



说到这里,中年男子想了想:“以我的看法,即便是亏银子,我们也要参与进来,在不影响海贸的前提下,能承建几条就承建几条。”



嗯?



连连点头的众人愣住了,而后又相互之间看了看,似乎是确认自己有没有听错。



唯独首座上的老者却是露出了满意的笑容。



“大哥,你刚刚说亏本也要参与?”



“修建官道是参与欧洲等大陆的入门条件,但也没有必要这么拼吧,按我估算至少二三十年内不可能回本的。”



“是呀,修建一两条意思一下就行了呗。”



……



“老大,说说你的想法!”



“父亲!”



中年男子听着自家父亲的话连忙应了一声,而后道:“朝廷做出将官道承包给商人的目的有两点,



一是为了不让大量的财富短时间在我们手中汇聚,二是让银子在民间流通,刺激更多的行业发展起来,形成良性的循环。



商人承建官道至少需要十年、二十年以上才能回本,从商人的角度看这是亏本的,可这个时间在我看来拉的再长一点更好。



有三个方面的原因,一是修桥补路本就是积德行善之举,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,你们或许认为则是一句空话,但这却是皇帝的想法。



你们想象皇帝登基之后的一系列动作,哪一个不是为了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?



看似会亏一些,但赢的了百姓的口碑,都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。



只要商号信誉好,百姓就会认可你,你的货物就不愁卖,亏得就从这里赚回来了。



二是获得朝廷的认可,海贸能带上我们,以后有其他的赚银子的门道,也会想到我们。



一个有口碑的、为朝廷分忧解难的,和一个只知道敛财的,你们觉得朝廷会选择哪一家?



这一点若是其他商号看不透,在朝廷发布公告的时候只是意思一下,那么今后想要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了。



第三点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这是一张保命符,承建的越多、时间拉的越长,我们能获得更多的庇护。



别说是官员了,就算是朝廷也不会轻易的找麻烦的。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(1/3)

章节目录

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