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黄云白日曛,北风吹雁雪纷纷。”



“胡雁哀鸣夜夜飞,胡儿眼泪双双落。”



“五月天山雪,无花只有寒。”



“满目荒凉谁可语?西风吹老丹枫树。”



“今夜不知何处宿,平沙万里绝人烟。”



“玉门关城迥且孤,黄沙万里百草枯。”



“闻道玉门犹被遮,应将性命逐轻车。”



“绝域阳关道,胡沙与塞尘。三春时有雁,万里少行人。”



“羌笛何须怨杨柳,春风不度玉门关!”



……



对于傅宗龙的想法,洪承畴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,而是看向茫茫戈壁,轻吟了数首诗句。



句句都体现了风沙、苦寒、荒寂、苍茫等恶劣环境。



春风都吹不到玉门关,那这里的环境可想而知了。



众将虽然不是什么文化人,但这玉门关外的情况他们也是知晓得的,尤其是在这里驻扎了近半年的时间,更是深有体会。



几句诗词将众将燃起的希望给浇灭了,个个沉默不语。



反观傅宗龙神色如常,而后冷哼一声:“这些诗人都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儿干,不将这里的环境写的那么恶劣,怎么能体现自己的艰苦呢?



写的和江南一样,他们那些诗还怎么传遍天下?



不极力渲染、夸张环境的恶劣,突出边防将士不畏艰险的精神,表现他们那高昂的爱国精神。



这茫茫西域之中有多少古国?小的、不出名的咱们就不说了,那西域三十六国可都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,也曾辉煌过,虽然因为各种原因灭国了,但那是真实存在的。



离玉门关最近的是楼兰古国,巅峰时期数十万人。



伊循,离这里不过一百五十余里,西汉屯田中心,至今那里还残留着汉代的灌溉系统;



精绝,离玉门关也不过四百里地,史书记载其以农业为主,商贾云集,繁华富庶。



既然存在了,少则几万人、多则几十万人,他们都吃的什么?光靠丝绸之路的商人携带的粮食吗?肯定不可能,那就说明肯定是有种植的。



既然能种植农业,那为什么不能种植树木?无非是历朝历代不想耗费大代价而已,或者说有心无力。



但现在不同,大明周边臣服,境内安宁,商事繁荣,国库丰盈,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治理这边。”



咦……



低沉的众将皆是轻咦了一声,抬头看向傅宗龙,眼中是失落逐渐减少,取而代之的是希望。



洪承畴淡淡道:“戈壁滩的困难,你知道有哪些吗?”



“知道!”



傅宗龙点了点头,又看向了远方:“第一,极端干旱,年降水量极低;



第二,土壤贫瘠,不足以支撑树木所需;



第三,表层覆有砾石或盐壳,根系难以穿透;



第四,风蚀强烈,大风日近百天,树苗容易被连根拔起;



第五,土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
(2/3)

章节目录

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。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,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